來源:新聞戰線
摘要:本文以人民網“觀點頻道”矩陣下屬5個子欄目為例,採用文本分析、詞頻分析、個案分析方法,從選材、語言表達、網絡互動等方面對其輿論引導策略進行研究,並通過分析今日頭條轉載“觀點頻道”新聞評論情況,從調整欄目結構與內容、固定欄目名稱形成品牌效應,提升網站穩定性等方面,為“觀點頻道”乃至主流網絡媒體以評論提升輿論引導效果提供參考思路。
關鍵詞:輿論引導 觀點頻道 策略研究 詞頻分析 個案分析
引 言
作為媒體的旗幟和靈魂,評論歷來是引導輿論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之一。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建設一流新型媒體,必須把評論作為履行職責使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構筑新高地,增強引導力。主流網絡媒體更應主動承擔媒體責任,以評論為抓手,積極引領主流輿論和社會思潮。
有學者定義新聞評論,稱其是“就當天或最近報道的新聞,或者雖未見諸報端但確有新聞意義的事實,所發表的具有政治傾向的,以廣大讀者為對象的評論文章。”①這個定義表明,新聞評論的內容是服務於事實基礎的,與政治環境相關,又要更好地服務於當前政治環境。以“新聞評論輿論引導”為關鍵詞,在知網對我國近10年來的文獻進行搜索,篩選出其中出現頻次為20以上的關鍵詞。其中,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意見領袖、社會輿論和電視新聞評論5個關鍵詞出現頻次較高,是研究的熱門領域。
通過梳理發現,學者對新聞評論輿論引導的策略研究相對較少,研究對象主要集中於電視節目、主流媒體的官方微博等,少有通過詞頻分析、內容分析、個案分析等定量與定性結合的方法對主流媒體新聞評論的輿論引導策略進行研究﹔多有不同媒體評論之比較研究,少有結合轉載平台對某一媒體的新聞評論進行研究。為此,筆者根據2019年人民網“觀點頻道”矩陣的新聞評論內容以及今日頭條網站對其內容的轉載,從選材、語言表達及網絡互動等方面進行研究。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對“觀點頻道”的認知與樣本選取
數據選取方面,以人民網“觀點頻道”矩陣為數據來源。1997年1月1日,人民日報網絡版正式創立,2000年8月,正式更名為人民網,並開設“觀點頻道”,打造網絡輿論陣地。頻道匯集各界評論員優質評論,內容涉及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側重社會民生,體現了全國性新聞網站應有的題材廣度及人文關懷。
“觀點頻道”逐步開設了《人民網評》《人民三評》《人民財評》《人民快評》《快人快語》《觀點1+1》《報系言論》《網友來論》《投稿信箱》等欄目。雖經過多次改變,但原創性評論欄目《人民網評》的地位一直不可撼動,以每天2至3篇的新聞評論呈現給受眾最權威聲音,代表人民網的觀點和立場﹔《人民三評》的內容不是針對一個熱點,而是對一段時間內熱點議題進行提煉,然后用3篇新聞評論就同一議題進行深入剖析﹔《人民財評》內容以財經新聞為主﹔《人民快評》和《快人快語》都是對最新事件的及時評論,前者篇幅較長,后者較短﹔《觀點1+1》是評論員蔣萌開設的專欄,評論社會民生﹔《報系言論》主要轉載人民日報、中青報等主流媒體的文章﹔《網友來論》刊載的是網友觀點。
本文選取《人民網評》《人民三評》《人民財評》《人民快評》《快人快語》(下文簡寫為“觀點頻道”矩陣)作為對象,研判2019年全年新聞評論。最終抓取7346條數據,剔除重復抓取的數據和其他欄目數據后,獲得514條數據,分別包括《人民網評》《人民三評》《人民財評》《人民快評》《快人快語》新聞評論328篇、24篇、75篇、46篇、41篇。
當下,在通過網絡獲取新聞時,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群體約65%的人通過手機應用軟件(新聞客戶端、微博、微信等)獲取新聞。②另外,今日頭條作為當下新聞分發體量最大的自媒體,對其內容進行分析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過對今日頭條搜索頁的抓取,獲得397條數據,分別包括《人民網評》《人民三評》《人民財評》《人民快評》《快人快語》各欄目新聞評論100篇、66篇、133篇、59篇、39篇。
2、針對數據來源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揭示規律的工具和手段,影響研究結論。筆者通過編程軟件抓取頻道下屬5個欄目2019年全年新聞評論內容數據,通過詞頻分析法,就其選材、語言表達及網絡互動等進行定量分析,得出相關高頻詞,觀察其情感偏向。詞頻分析主要用於統計網絡文本材料中詞語的出現次數,發現隱藏在文本內容中的核心信息,並借助語義網絡分析等手段研究對象詞匯描述中的規律性,針對新聞評論內容的客觀性及輿論發布的時機,選擇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深入剖析其內在規律。
結果分析
1、新聞評論的選材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