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导航

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作者: 龙猫 发布时间: 2021年02月08日 14:00:55

原標題: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証。國際國內環境越是復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越是繁重,越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鞏固執政地位、改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保証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把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擺到首要位置,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最顯著特征。

1.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法治的最大區別。

黨的領導是由憲法和法律所確立的。從1954年憲法到2018年新修訂的憲法,新中國制憲歷程反映了黨的領導地位不斷鞏固。我國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成果,確立了在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2018年新修訂的憲法,在序言中確定黨的領導地位的基礎上,又在總綱中明確規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進一步強化了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地位。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証。隻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法治中國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最大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和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從原理設計和制度安排上超越了西方法治。正是由於黨的領導,我國形成了既有集中統一又有分工負責、既有配合又有制約、既有公正又有效率的法治體制,超越了西方分權型、對抗型、否決型的法治體制。

黨的領導是破解法治領域改革難題的重要法寶。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當前,我國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法治領域改革面臨許多難啃的硬骨頭,復雜性、敏感性、艱巨性更加明顯。隻有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統籌協調各方面力量資源,法治領域改革才能攻堅克難、闖關奪隘,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

2.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

堅持黨的領導不是一句空的口號,必須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特別是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証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

領導立法,就是領導和推動國家立法機關將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轉化為全社會一體遵循的法律規則,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証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實施。這具體包括,領導和推進立法體制改革,完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更好發揮政府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拓寬社會各方和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進一步提高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領導和推進立法工作機制創新,健全立法立項、起草、論証、協調、審議機制,完善立法征求公眾意見採納反饋機制,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領導和推進重要立法工作,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推動完善法律規范體系。

保証執法,就是領導和推動各級政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這具體包括,領導和推動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統籌配置行政執法職能和執法資源,探索實行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推動執法重心向市縣兩級政府下移。領導和推動民生重點領域執法,依法打擊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領導和推動“放管服”改革,加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的平等保護,加強對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的保護,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