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口味上研发的竹香乌龙,到席卷全国各地 CBD 商圈的竹筒奶茶,再到连头部品牌开始下场一试的 " 杯中杯 "竹篓奶茶,今年春天,竹子很忙。
奶茶们盯上竹子和苏州一家小众品牌 " 茶色烟雨 " 有关,去年 4 月,这个品牌推出了首款竹筒奶茶。到了今年春天,带有城市标签的竹筒奶茶热凭借着天然的网红特性迅速走红,试水品牌也从赚完这一波就走的新兴 " 厂牌 " 发展到了七分甜、CoCo 等老牌奶茶,连盒马都推出了竹筒糯米蒸排骨,只为赶一波潮流。
" 总要为了竹筒奶茶去趟 XXX 吧 ",谢邀且婉拒。味道差、价格贵、竹筒可能被二次利用和装饰性有待加强成为年轻人们开始脱坑竹筒奶茶的原因。
不过,竹筒奶茶热还是让品牌们看到了巨大商机,毕竟在清明节吃着青团再拿着一杯竹子系奶茶真的很应景。于是,竹篓奶茶出现走红苗头。3 月 31 日,奈雪的茶推出新品龙井系列,买即有机会得到竹篓杯托。
什么时候奶茶们开始在杯子上做足花样?
这似乎与新茶饮的诞生密切相关。以喜茶、奈雪的茶等为代表的新茶饮们这些年化身炼金术士,平均每周上新一次," 当季限定 " 菜单越来越长,把小料做成了粥,把地方小众水果做大做强。
或许是很难在口味和小料上再造创世潮流了,于是,奶茶们盯上了杯子营销。毕竟," 换个包装就能火 " 已经行业内心照不宣的定律。竹筒杯只是这些年数不清的出圈奶茶杯之一,此前 U 型杯、胖胖瓶、发光瓶……也都曾辉煌过。
可是追逐网红奶茶,真的很累。
网红是真红还是假红,三里屯都知道。
作为宇宙的中心,三里屯不会缺位每一场潮流。竹筒奶茶开始在三里屯出现,说明它真的红了。不过,相较于其他地方竹筒奶茶的 " 简陋 ",三里屯的竹筒奶茶足够算得上是超级 plus 版。
上周我专门去膜拜了此前也在做网红奶茶的品牌 " 念念不忘 " 后发现,这里的竹筒奶茶塞满了当下所有的网红要素。
竹筒奶茶和北京的贴纸这样的基本操作自然不会缺少,口味也由最近火爆的奶油顶、水果切块以及大红袍、牛油果等基底组成,一杯在 30 元左右。可惜的是," 茶的甜度和冰度都不能选 ",三里屯也没有解决竹筒奶茶口味差的通病。不过,顺着竹筒的思路,店家还推出了抹茶味的竹筒冰激凌。
如此精心且网红特性拉满的装饰不经让人怀疑,是卖奶茶还是卖场景?或许店家早就给出了答案,柜台前的牌子 " 先拍照,再品尝 " 把店家的初心昭然若揭出来,买不买都可以拍个照,买了拍照你就是当下最潮的年轻人。
竹筒奶茶甚至成了一个城市是否排面的象征。在大众点评热点词条 # 全世界都在喝竹筒奶茶 # 里,充斥着全国各地的打卡照片。从苏州开始,上至北上广一线城市,下至杭厦南长等新一线,以及众多二三四线城市,竹筒奶茶开始疯狂占领各地 CBD 商圈。仅仅在北京的南锣鼓巷,一条街就有 5 家卖竹筒奶茶的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