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宠设备 吴建刚供图
红星新闻记者丨任江波 实习生丨刘中梅
责编丨任志江 编辑丨彭疆
“半夜,周琼穿一身紧身黑衣,揣着防身用具,提个小录音机,来到小区附近一家饭店旁边的垃圾箱旁。那里经常有丢弃的吃的东西。周琼打开录音机,播放猫的叫声。她则躲在暗处静观动静……”
这是十多年前的一篇文章中,对于“宠物侦探”的一段描述。彼时,宠物侦探或者叫职业寻宠人,作为一种职业还不为人们熟知,更多是被看作一种新的生财方式。
吴建刚是一名从业近10年的职业寻宠人。44岁的他见证了这一职业的兴起历程。“我们是上海最早的一批,这个行业就是上海出来的。现在全国各地看到的团队,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是从我们这里出去的,也有一些人已经不做了。”
近年来,随着我国宠物市场规模扩大,寻宠的市场需求正在增加。据《宠物行业蓝皮书:2022中国宠物行业发展报告》,我国宠物数量逐年增长,2022年我国宠物饲养仍以猫狗为主,占比75%,其他(鸟、爬宠)等占比25%。受城镇大中型犬管控等影响,狗数量自2019年后出现负增长,猫数量上升,超过狗数量。
2018年入行的武立雷,见识了寻宠圈的严重内卷——团队之间竞争激烈,收费价格混乱。他坦言,行业想要长久发展下去,“还是缺乏一个行业的领航者,把行业做得标准化,把服务做得能够拿得上台面,让大家能认可你,把你当成一个标尺去打造团队,能有一个学习、看齐的对象。”
2021年我国宠物市场规模达到1500亿元。寻宠团队不约而同地计划将业务扩展到更多千万级人口的城市,然而影响他们的是专业人才极度缺乏。“招不到人”“市场上这样的专业人少”“口碑做起来很难,但要砸掉它很容易”“一年能培养最多也就四五个人”……
这一步走得十分谨慎,以至于缓慢。
01
“找猫靠痕迹,找狗靠监控”
1月末,吴建刚接到任务,前往苏州一别墅区寻找一只猫。猫主人称自家的布偶猫从车库走失。吴建刚的寻宠团队前往现场查阅监控,发现视频中有一只猫与走失猫极为相似,且与猫主人提供的走失时间相差仅一分钟。
在猫主人要求下,经过6个小时的搜寻,寻宠团队找到了监控中出现的那只猫,却发现是只狸花猫。
工作人员重新查看痕迹,发现猫是趁主人遛狗时从门口跑出的,进而通过线索迅速将猫找到。
“找猫靠痕迹,找狗靠监控”,这是多年来吴建刚凭借实打实的实践和时间积累的经验。作为“寻猫寻狗社”团队负责人,吴建刚称自己从业以来,找到的宠物超过5000只。
吴建刚介绍,找猫需要从走丢环境出发,经验丰富的队员可以根据现场判断猫的走失位置,进而猜测踪迹方向。猫咪的踪迹通常通过毛发、粪便、呕吐液等判断。根据猫的习性,不论什么品种,走失范围90%都在距失踪点200米以内,吴建刚的团队在这一范围内找到猫的成功率高达90%。
“养在家里的猫咪几乎不出门。一旦出门,如果遇到外面有汽车,很有可能钻进发动机舱,车子一开走根本无从寻找。”吴建刚说。
有时候宠物主人对猫的走失位置描述不一定准确,需要队员根据现场痕迹再进行分辨。栅栏上的一根猫毛,可能就是找到猫的关键要素。
还有一种情况,宠物主人的父母不喜欢猫,趁其不在家时将猫遗弃。寻宠团队队员上门发现一点痕迹没有,这种一般不需要看监控,等队员开始寻找,家长往往就承认了。“这种情况很多,我们一个月会碰到五六个。”吴建刚说。
对于猫狗的寻找,武立雷也有自己的分析:“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两三点是寻猫的最佳时间。猫咪比较孤僻,晚上10点以前遛狗、遛弯的人比较多,猫咪不敢出来露面。等晚上10点以后人们都休息了,它才会慢慢出来。”
武立雷的北京极致寻宠团队也以寻猫为主。在他看来,相较于猫,狗的社交能力更强。一般宠物狗跟谁都能走,所以寻狗需要大量走访和查阅监控,接触的人员也很多。
武立雷团队正常任务的现场搜寻时间是1至3天。时间较快的不到一小时,最长的一次有21天。那次是接到一位广州宠物主人的求助,其家里两只猫在换沙发的时候钻进旧沙发里,连同旧沙发一起被当垃圾扔掉了。垃圾场距离宠物主人家有三四公里远,猫在这段路程中跳下跑走,因此搜索范围和难度都很大。